钱钱炒股训练软件logo


数字化转型、年报预约披露推迟与市场反应——风险衍生视角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然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技术更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也可能引发诸多风险。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在2015年重金打造的数字集团由于业务模式存在问题,导致其后续经营业绩不达预期,数字化转型实践最终以失败告终,并造成了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此外,根据埃森哲发布的《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我国仅有11%的企业数字化投入转化为出色的经营绩效。较高的数字化转型风险以及差强人意的转型效果导致很多企业陷入“不敢转”“不愿转”“转不好”等现实窘境[1,2]。因此,揭示企业数字化实践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于打消企业关于数字化转型潜在风险的担忧、推动上市公司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转型引起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对上市公司管理实践和财务实践带来风险与挑战的同时,也进一步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年报审计工作。具体来说,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了企业经营业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复杂度[3],导致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4];然而,与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相适应的内外部制度建设具有时滞性[5],为管理层通过操纵年报进行隐秘的“寻租”活动提供了便捷条件。上述影响加大了企业的潜在治理风险与财务风险[6],事务所的年报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而事务所的数字化执业水平的不足进一步降低了审计效率[7,8,9]。有鉴于此,数字化转型是否可能导致企业年报审计时间延长,甚至出现年报延迟披露的问题?此外,由于投资者难以有效甄别年报延迟披露的真实原因,上市公司推迟披露年报极有可能向市场传递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负面消息[10]。因此,倘若上市公司的确发生年报延迟披露,那么这一负面信号传递到资本市场,是否将进一步引发投资者较差的市场反应,并在资本市场衍生其他风险?这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为提高年报披露的均衡性和及时性,我国证监会于2002年开始实施年报预约披露制度,即上市公司应在财务报表日前向证券交易所主动预约年报披露的时间,并由证券交易所予以公布。然而,由于重大战略变革或突发性问题等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较大,可能致使企业在已经公布披露时间的前提下,无法如约披露年报,这将引发更大的风险。鉴于此,本文拟以年报预约披露推迟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数字化转型这一重大战略变革事件为企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利用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文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容易出现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并且年报推迟披露这一风险信号将进一步引发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负面反应。该现象的产生包括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上市公司业务复杂度,增加了年报审计的难度;另一方面,事务所执业胜任能力不足导致审计效率降低,从而造成年报预约披露推迟。此外,上述由数字化转型衍生的风险具有持续性,将进一步降低上市公司未来的股票收益率。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和审计行业专长能够有效化解数字化转型造成的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及其衍生的风险。

本文的贡献包括如下几点:第一,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已有文献大多关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正向影响[11,12],本文则从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及其引发的负面市场反应视角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衍生的风险,为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引入新的研究视角。第二,丰富了年报预约披露的相关研究。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有制度,现有关于年报预约披露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本文通过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对年报预约披露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有益拓展。第三,补充了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行为影响的研究文献。以往研究发现,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致使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提高[7,8,9],但关于数字化转型最终是否影响审计结果的研究仍较为欠缺。本文通过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关系,丰富了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行为产生作用的相关研究。最后,对于企业识别和防范数字化转型风险、推动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揭示上市公司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和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与风险,对于企业从容应对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阵痛期”问题,以及妥善解决数字化变革过程中“不敢转”“不愿转”等现实困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文献回顾
1.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
随着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逐渐实现深度融合,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从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两个角度出发探索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首先,较多学者从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出发,认为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变革,通过数据的高效流动和组织变革改善了企业资源配置,为企业经营发展带来诸多改观,减少了外部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冲击,赋予了企业新的发展动能。具体来说,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企业运营效率以及创新产出效率[11,13],有效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和股票流动性水平[12,14],并最终对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产生积极影响[11]。其次,部分学者基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技术更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造成的冲击视角,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与威胁。一方面,新兴数字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使得企业经营业务、组织结构、内部管控发生根本性变革,囿于公司管理能力滞后于数字化技术的更新,“大智移云物”等新兴技术与企业原有资源和业务难以融合,这致使很多企业虽然花费较大成本进行数字化转型,却并无明显的绩效增长[15,16]。另一方面,新旧资源冲突加剧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4],为经理人的“寻租”活动提供了便捷条件,这将导致盈余质量降低[3],代理成本提高[17],最终加大企业的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6]。同时,上述风险将进一步通过年报审计工作传导至会计师事务所,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复杂度提升与审计风险增大,使得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更加困难和复杂,企业的审计费用也相应提高[7,8,9]。此外,还有文献从信息披露角度探究数字化转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相关信息披露酝酿了股价泡沫,进而增大了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18,19]。

2.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相关研究
已有文献对影响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因素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展开了探讨。关于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方面,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可能源于信息操纵或信息藏匿动机等主观原因[20],企业择时披露以缓解“坏消息”带来的负面冲击。因此,当年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发生亏损、未分配股利以及业绩指标较差的公司往往倾向延迟披露年报[21,22]。另一方面,年报预约披露推迟也有可能源于事务所变更[23]、事务所合并[24]、对审计报告有影响的事项有待解决[21]等客观原因,多方磨合或业务繁杂导致事务所审计财务报表的时间延长。在经济后果方面,现有文献发现,上市公司当年披露推迟的年报审计质量较低[25],并在资本市场引起了较差的短期市场反应[10];从长期影响来看,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将导致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升高[26]、未来创新产出下降[27]。

综上所述,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文献颇丰且角度繁多,大多是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角度出发,肯定了其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客观的挑战与困境,而现有研究对其负面影响及衍生的风险探索不足。“大智移云物”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大了企业的治理风险和财务风险,给年报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那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是否可能诱发年报披露推迟风险?作为投资者认知中的“负面信号”,年报披露推迟又将进一步导致企业在资本市场面临哪些风险?现有研究并未回答这些问题。借此契机,本文拟以年报预约披露推迟为切入点,就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衍生的风险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上市公司防范化解数字化转型潜在风险、稳步推进数字化建设提供经验证据与理论启示。

(二)假设提出
1.数字化转型与年报预约披露推迟
从上市公司方面来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业务、组织结构和内部治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3],加大了企业的治理风险和财务风险[6],进而提高了年报审计的困难程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使业务市场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加大了企业经营业务的复杂性;此外,IT部门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人员促使组织产生适用性变革[28],致使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大[29]。另一方面,经营业务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提升致使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4],同时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初期,企业内部制度建设适应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时滞性,此时管理层可能利用数字化转型造成的内外部制度缺陷进行关联交易、舞弊以谋取私人利益[30],这将进一步增加年报审计的困难程度,导致年报审计的时间延长,最终可能造成上市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推迟。

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来看,数字化转型通过影响客户会计信息产生、处理和报告的环境与流程,为事务所的年报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数字经济时代,审计的重点从传统的数据真实性核查转变为对系统安全性和技术规范使用的关注[7],事务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施加更多的测试验证数字化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增大了上市公司推迟披露年报的可能性。其次,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建设的时滞性使得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增加,上市公司治理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大,导致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提升,事务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增加实质性测试程序,以发现问题并规避风险[8]。最后,数字时代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业务能力和数字化建设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阶段的事务所普遍存在财会知识与技术操作兼具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数字化建设水平薄弱的问题[8,31],导致年报审计效率降低,客户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发生的概率提高。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使得企业经营业务、组织结构和内部治理的复杂度提升,加大了企业的潜在治理风险与财务风险,造成事务所年报审计工作的困难程度和复杂程度增加,而事务所复合型人才和数字化建设水平的不足进一步降低了审计效率,导致审计人员在年报审计工作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在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双方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本文推测数字化转型可能造成企业发生年报推迟披露的风险增加。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其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可能性越大。

2.数字化转型、年报预约披露推迟与市场反应
由前文分析可知,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助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价值创造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经营复杂程度[3],为经理人的“寻租”活动提供了便捷条件,加大了企业的治理风险和财务风险[6]。而上述由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潜在风险,可能通过年报预约披露推迟这一“负面信号”衍生至资本市场,引发投资者的负面市场反应。

具体来说,由于投资者难以有效甄别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真实原因,延迟披露年报极有可能向市场传递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负向消息,引发资本市场负面市场反应。理论上,年报预约披露推迟行为的出现既有可能源于信息操纵或信息藏匿动机[20]等主观原因,企业择时披露以延缓“坏消息”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有可能源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客观原因,业务繁杂、多方磨合导致年报审计时间延长。但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可能混杂出现,当数字化转型导致上市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现象出现时,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对此现象的辨别能力可能较为缺乏,其仅能感受到此延迟披露行为传递的“企业可能存在问题”的信号。在有效市场下,投资者将基于这一信号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做出不乐观的预期,引发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现状及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负面评价[10],进而产生负面市场反应,增加股票下行压力。

综上所述,因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诱发的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将造成资本市场投资者对该公司产生负面评价,进而致使其年报披露的短期市场反应较差。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

H2 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将进一步引发资本市场投资者负面市场反应。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样本进行了如下处理:(1)剔除ST、*ST、PT公司;(2)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3)本文仅保留了至少连续5年不存在数据缺失的公司;(4)剔除关键数据缺失及异常的公司;(5)剔除年报提前披露的样本。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25 700个公司——年度观测值。为避免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了前后1%水平的缩尾处理。本文的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

(二)模型设定
本文构造了模型式(1)以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影响。

Lndelayi,t=α0+α1DTi,t+Control1+Year+Firm+εi,t (1)

其中,Lndelay为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衡量变量,DT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衡量变量,Control1为影响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一系列控制变量,Year为年度虚拟变量,Firm为个体虚拟变量,ε为随机扰动项。根据假设1的理论预期,式(1)中DT的回归系数α1应当显著为正,即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越有可能发生年报预约披露推迟。

本文在式(1)的基础上加入年报预约披露推迟与数字化转型的交互项(Lndelay_DT),构造式(2)以验证数字化转型导致的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对市场反应的影响。

CAR-3,3=β0+β1Lndelay_DTi,t+β2Lndelayi,t+β3DTi,t+Control2+Year+Firm+εi,t (2)

其中,CAR为根据市场调整模型计算的年报披露前后三天累计异常报酬率。Control2为影响累计异常报酬率的一系列控制变量。其他变量同上。根据假设2的理论预期,式(2)中Lndelay_DT的回归系数β1应当显著为负,即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现象将导致投资者的市场反应较差。

(三)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1)年报预约披露推迟(Lndelay)。
借鉴谢盛纹等(2018)[26]、王帆等(2020)[27]的做法,用年报实际披露日减去年报首次预约披露日,加1后取对数衡量上市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并将年报提前披露的样本剔除。

(2)市场反应(CAR)。
借鉴Givoly和Palmon(1982)[33]的做法,采用累计异常报酬率来衡量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市场反应,具体选定实际披露日前后三天为事件窗口期,采用市场调整模型计算累计异常报酬率。

2.解释变量
本文借鉴吴非等(2021)[14]的做法,使用上市企业年报中涉及“数字化转型”的词频数量加1的自然对数来衡量数字化转型程度(DT)。

3.控制变量
综合以往文献,对于式(1),本文控制了如下影响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变量: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盈利能力(ROA)、市值账面比(BM)、每股盈余(EPS)、是否亏损(Loss)、前五大股东持股(Top5)、两职合一(Dual)、产权性质(SOE)、机构投资者持股(Inst)、审计复杂程度(Recinv)、审计意见(Opinion)、会计师事务所类型(Big4)。对于式(2),本文控制了如下影响累计异常报酬率的变量: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盈利能力(ROA)、市值账面比(BM)、每股盈余(EPS)、是否亏损(Loss)、前五大股东持股(Top5)、两职合一(Dual)、产权性质(SOE)、机构投资者持股(Inst)、股票换手率(Dturn)、流通股比例(CIR)。此外,本文还控制了年份和企业固定效应,以排除年度差异、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表1列示了具体变量定义。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示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年报预约披露推迟Lndelay的中位数为0,均值分别为0.39,标准差为0.97,与现有研究基本接近[26],表明尽管年报预约披露制度已执行多年,但仍存在部分企业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天数较长。数字化转型指标DT的均值为1.12,标准差为1.33,说明数字化转型程度在不同企业间存在较大差异。年报披露前后三天的超额累计异常报酬率CAR、其他控制变量与现有研究基本一致。


(二)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表3为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与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回归结果。列(1)为只控制年份、公司固定效应的二元回归结果,列(2)为加入控制变量与年份、公司固定效应之后的多元回归结果。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份和公司固定效应后,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水平DT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数字化转型程度更高的企业,面临着经营业务、组织结构和内部治理方面的复杂程度提高,但事务所存在执业胜任能力和数字化建设水平不足的困境,而这很可能诱发企业年报预约披露推迟风险。根据列(2)回归结果,从经济意义上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每提升1个标准差,将导致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天数的自然对数提高约0.03个单位,相当于样本均值的7.60%1,这说明数字化转型对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天数的影响不仅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在经济意义上也是显著的。本文的研究假设1得到验证。